|
國家發布“十四五”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 關于“十四五”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 發改環資[2021] 381號 ●大宗固體廢棄物量大面廣、環境影響突出、利用前景廣闊,是資源綜合利用的核心領域。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、改善環境質量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。 ●穩步推進金屬尾礦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及整體利用,推動采礦廢石制備砂石骨料、陶粒、干混砂漿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膠凝回填利用,探索尾礦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利用。加快推進黑色金屬、有色金屬、稀貴金屬等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有價組分梯級回收,推動有價金屬提取后剩余廢渣的規模化利用。依法依規推動已閉庫尾礦庫生態修復,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回采尾礦。 ●在煤矸石、粉煤灰、尾礦(共伴生礦)、冶煉渣、工業副產石膏、建筑垃圾、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領域,培育50家具有較強上下游產業帶動能力、掌握核心技術、市場占有率高的綜合利用骨干企業。支持骨干企業開展高效、高質、高值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,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實施范例,發揮帶動引領作用。 國務院要求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 國發[2021] 4號 ●推進工業綠色升級。加快實施鋼鐵、石化、化工、有色、建材、紡織、造紙、皮革等行業綠色化改造。推行產品綠色設計,建設綠色制造體系。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,加強再制造產品認證與推廣應用。建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,促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。全面推行清潔生產,依法在“雙超雙有高耗能”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。完善“散亂污”企業認定辦法,分類實施關停取締、整合搬遷、整改提升等措施。加快實施排污許可制度。加強工業生產過程中危險廢物管理。 ●提升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水平。科學編制新建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規劃,依法依規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,嚴格準入標準,完善循環產業鏈條,推動形成產業循環耦合。推進既有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,推動公共設施共建共享、能源梯級利用、資源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處置等。鼓勵建設電、熱、冷、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。鼓勵化工等產業園區配套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貯存、預處理和處置設施。 中國金屬尾礦綜合利用專項規劃(2010-2015年 ) 中國金屬尾礦綜合利用專項規劃(2010-2015年) 中指出:我國現有金屬尾礦庫12718座,其中在建尾礦庫為1526座,占總數的12%,已經閉庫的尾礦庫1024座,占總數的8%。金屬尾礦的大量堆存帶來土地、資源、環境和安全等諸多問題: 1、占用土地 ●尾礦堆存需要占用大量土地; ●截至2005年,我國尾礦堆放占用土地達1300多萬畝; ●隨著老的尾礦庫閉庫,新的尾礦庫不斷增加,必將占用更多的土地。 2、浪費資源 ●我國礦業起步晚,不同時期的選冶技術差距大,大量有價值資源存留于尾礦之中; ●我國鐵礦尾礦 的全鐵品位平均為8%一12%,以當前鐵尾礦總堆存量45億噸計算,尾礦中相當于存有鐵5億噸左右。 3、環境污染 ●礦石選礦過程中的藥劑會殘留在尾礦中; ●尾礦所含重金屬離子,甚至含砷、汞等污染物質,嚴重污染周邊地區河流及地下水源; ●自然干涸后的尾砂,吹到周邊地區,對環境造成危害。 4、安全隱患 ●很多尾礦庫超期或超負荷使用,存在極大安全隱患,對周邊地區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。 ●2008年“9. 8”山西襄汾尾礦庫潰壩,造成270多人死亡,更是一次血的教訓。 |